当前位置:母婴生活馆 / 母婴用品 / 起居出行 / 正文
20个建议,拒绝长篇大论,带给孩子好睡眠!   
起居出行 推荐人:ph888888 2021-01-08 10:03

睡得好比什么都好,还真是,特别对孩子。我女儿经历了3到4岁的快速长高期,效果还算不错,回想一下,除了不挑食和足够的运动,睡得好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。

她每天晚上八点上床,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床,自己唱歌玩娃娃,大概9点不到就睡熟了,一直到早上7点多起床,加上幼儿园午睡2小时,全天睡眠12小时以上。我真是不能要求太高了,跟其他孩子相比,这算是教科书一般的睡眠数据了。

我做了什么?我是怎么做的?不如让我来聊聊,谈不上经验,怕砖家过来拍砖。我一直认为要把书本或者前辈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,其中有所更改和替换也无妨,有底线,有方法。


分床是一切的基础

分床从出生就开始了,对于分床,我的态度是明确支持。普遍来说,大多数父母都是认同分床的,只是一旦面对宝宝,至少有一半的宝妈放弃了。

虽然小床都买得起,但买回来用好了的真不算多,我知道很多人只用了几次就嫌麻烦了。很多家长为了照顾孩子,总把孩子放到自己的床上睡,给孩子喂奶方便,自己休息也方便。

我只能说出发点都可以理解,也很充分,大人睡得正舒服,一听宝宝哭,又要起床喂奶哄睡,短短几步路好像很长,不如报到自己床上。也有父母请了保姆,直接让保姆陪睡,这只是转移了责任,并没有解决问题。

我的第一个建议,也是所有建议的基础:让孩子自己睡。初期好像累一点,但一劳永逸,宝爸宝妈们再坚持一下,好处无穷。

至于我们将会遇到的问题,接着会提到,我们才刚开始。


提防sids

婴儿猝死综合症(简称SIDS)也称摇篮死亡,原因不明,毫无预警,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婴儿突然意外死亡。其分布是全世界性的,一般半夜至清晨发病为多,几乎所有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死亡发生在婴儿睡眠中,常见于秋季、冬季和早春时分。

让小月龄的宝宝独自睡,必须要注意防范sids风险。趴睡肯定是不行的,虽然没有研究表明趴睡一定导致sids,但确实风险更大,我们成年人把自己假象成孩子,琢磨一下也能理解:小宝宝趴着睡很容易捂住口鼻,又不能翻身,一旦发生状况非常危险。

像上图这样在床上放毛绒玩具也是有风险的,别以为看起来无碍,只是因为图上的宝宝不小了。一岁内的宝宝要避免,不睡枕头也行,注意定时换换姿势。

ps:小床上也不要堆放太多东西,玩具、堆叠的被子都应该禁止。


要暖和 不要热

孩子睡觉一定不要太热,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中国人对保暖很敏感,一般都会担心孩子着凉,会给孩子穿很多或者盖很多,特别是长辈帮忙带孩子更是如此。

让孩子单独睡,其实很暖和,不要想当然的以为冷。小床空间小,自然形成属于孩子的舒适区域和温度。

未满月的宝宝,大家都会用包被把小宝宝包裹起来,会让他们感觉到还在妈妈肚子里而有安全感更容易平静。我家并没有按部就班,可能只有刚出生的一个星期如此,后来就让她自己舒展了。如果确实因为环境原因担心孩子着凉,可用睡袋,用睡袋的同时要先做减法,不能穿得很多了还加一个睡袋。


昼累夜睡

宝宝是没有昼夜之分的,有人说白天不让孩子睡,晚上孩子就会睡得更好。其实这个没有理论依据,首先说在前头,这要肯定。

但是,宝宝也跟大人一样,有精神好的时候和精神不好的时候,从宝宝出生,我们就应该观察宝宝的作息时间规律,什么样子兴奋想玩,什么样子要睡了。稍微大一点,白天多让宝宝活动,晒太阳啦,在推车里看看世界啦。要睡的时候也不用刻意营造睡眠环境。比如光线,白天就应该是明亮的声音杂的,不要因为孩子睡得香就给他们拉上窗帘或者刻意制造宁静的环境。

白天消耗大,夜里精神就没那么旺盛了,睡的时间会长一点,入睡会简单一点,夜里喂奶频率可能会降低,只要宝宝不醒,大人就好好休息。

我们让宝宝在白天多玩一玩,不刻意的让他们睡觉,到了晚上,也许我们就能休息得好一点点,当然,这也许可能也没什么用,但值得一试。


戒抱睡

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摇晃中容易入睡,所以就充分使用摇篮功能,甚至开发出更柔软更人性化的人肉摇篮——抱睡。

摇篮其实并没有问题,轻轻的摇着可以让宝宝入睡,很多婴儿床就设计了摇篮功能,只是频率高的摇动只有增加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风险。

我亲戚的小孩,从小就在奶奶抱在怀里一边摇一边唱歌,可是一放下就醒了,因为呼吸、心跳、气味都是睡眠的一部分,在怀里有大人的心跳、气息、温度和固化的弯曲弧度,一旦打破就容易被宝宝感受到,一不留神,就会养成抱着抱睡的模式。

再说了,人的睡眠是在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之间反复,宝宝更是明显,浅度睡眠容易醒,而且在睡眠周期的转换阶段也容易清醒,可能在怀里睡了,一放到小床上正赶上睡眠周期转换,哦豁,就醒了。


睡姿干预

睡姿重要么?好像很重要耶,但是咧,又不必太在意。

大宝宝可翻身了,抬头了,SIDS的风险就不再可怕了。家长可以更大胆地让孩子自己睡,不用刻意起床查看,怕踢被就用睡袋。

之前说了,我女儿没有包手包脚睡觉,但也会有人提醒我要提防孩子的腿不直,长成罗圈,比如睡觉时候用纸尿裤,吸了尿之后会抵在大腿间让宝宝的腿变形,变罗圈,其实真是想多了,这就不是一回事。

当然,我认为睡姿是需要干预的。早期是对头型的塑造,再大一点后是纠正不良睡姿。头型基本长好后,我很长一段时间随她怎么睡,渐渐发现她喜欢趴睡。对大孩子来说,压迫胸腔容易做噩梦,对呼吸不好甚至会养成口呼吸的习惯。

我就慢慢纠正,在上床时让她习惯保持躺姿,引导她以躺姿或侧姿入睡。她入睡后可能会翻身趴睡,我发现了就会轻轻给她翻过来,耐心点,几个月后,她就神奇的习惯了躺睡和侧睡。


睡好头型

对睡姿干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塑造头型。一岁以内可以不用枕头,但并不代表不注意头型。好头型其实就是睡出来,说白了就是均匀地对颅骨进行施压,而这个施压就是睡眠过程。

不要让宝宝的头老是一个姿势睡,定期地改变方向,左右要平均,平躺也要适度,抓紧0-1岁的黄金时期,让宝宝的头型睡好。


关灯入睡

宝贝的月龄大一点后,白天可以多活动,睡觉也不用刻意营造黑暗,不因希望宝宝睡得香就给他们弄个暗室出来。倒是在夜里,我觉得一定要关灯。我见过很多宝宝要开着灯,还是因为早期习惯没养成。

科学研究证明,开灯睡觉会导致性早熟,真的。而且开灯睡觉很容易对宝宝的睡眠带来扰动,宝宝的睡眠很多是浅睡眠,非常容易醒,频繁的醒来必然也会哭闹,谁都休息不好。

所以,我的建议是引导入睡时就关灯,可以有一点点柔和的光源在远离婴儿床的位置,让父母能看清宝宝的状态就好了,睡着了可以关掉。


入睡引导

不睡觉或者该睡的时候吵闹是小宝宝最棘手的睡眠问题了。小区里有个男宝宝,不晓得什么情况,爷爷通宵抱着睡觉,不能放,一放下就哭闹。

宝宝床上不睡怎么办,试试调暗灯光,播放安抚的音乐,或者跟宝宝轻声说话讲故事,虽然听不懂,聪明的宝宝能分辨出声音里的情绪。

自己带孩子后,我越来越发现哄睡其实是个误区,睡觉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,为什么很多宝宝从小就养成了抱睡或者各种各样怪异入睡前奏呢?我家的经验是该睡时就放小床上,尽量在床上睡着,不然很容易出现一抱就睡,一放就醒的无奈。

好习惯从新生儿开始,不知道有没有认同的。

宝宝的睡眠是不固定的,醒了就吃,吃完就睡,或者精神好陪着父母玩一玩。好吧,我也知道放在床上就指望孩子自己睡着是不可能的,但我们可以尝试营造睡眠气氛,通过实践,找到最适合自家孩子入睡引导程序,能让宝宝更容易睡着。

说穿了其实很简单,包含了声音、光线、位置、姿势、触感……,比如睡眠环境场景,我们要把声音压低,轻柔,灯光微弱,可以温柔地跟宝宝说话,讲故事也行,我给宝宝讲过故事,我也知道她完全听不懂。但是孩子可以感知语音、语调、音高、音色,说话人的情感,用声音的魔力让宝宝进入梦乡。


夜半哭声不担心

毫无疑问,孩子大半夜哭闹是最考验人的事情。渴了,饿了,哪里不舒服,只会哭,还要靠大人用排除法和积累的经验来处理。

人的睡眠有深度和浅度,宝宝的睡眠多是浅度睡眠,而且深浅交替,很容易醒。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,家长应该也熟悉孩子的节律了,醒了是不是到点喂奶?纸尿裤是不是要换了?然后重新引导入睡,不能陪着玩,否则可能夜夜笙歌。

父母的声音,特别是妈妈的声音和心跳是宝宝的镇静剂,轻柔的说话,抚触,抱一抱,有点耐心,等哭闹缓解一下,就放回床上。接下来就按照入睡引导程式去操作。

如果这样做了,等孩子大了也很少会半夜醒来吵闹,因为夜班哭闹这一环被偷换掉了。


怕黑?不存在

人类天生有各种恐惧,黑暗恐惧便是其一,虽然对于城市的房间,我实在不知道黑暗有什么可怕,但这就是天性。

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怕黑,回想一下,是不是听多了诸如鬼怪、大灰狼、妖精、坏人、老虎躲在黑暗里之后,我们才变得比较怕黑?有人最喜欢逗孩子,说黑暗里躲着可怕的东西,黑的地方不要去。凡事有利有弊,或许安全了一时,但不知不觉之间,黑暗与可怕和恐惧联系在一起,睡觉时就出麻烦了。

在我家,怕黑?不存在,我从小就没有灌输怕黑的理念,所以人类对黑暗的那点原始恐惧一点没有被放大,还很容易就忘了。

当然咯,打雷闪电一类挺吓人的自然现象还是要陪护一下。


分房看时机

如果一切顺利,分房就是水到渠成了。老人对分房是不赞成的,我解释过也就不搭理了。当他们发现其实也没有问题时,又会出去到处宣传。

我记得是五一节前的周末,我把孩子的小床挪到了次卧,原本的家具摆放也做了些调整。跟成年人一样,孩子也觉得好新鲜,这个房间不一样了。

更换新环境,保留一些旧的回忆和物件,是融入新环境的良药。晚上,女儿就在自己的房间睡觉,我们给她讲故事,陪她入睡,然后离开。

开始几天夜里醒来吵着要妈妈,就过去安抚,她睡了再离开,此时的耐心还是有必要的。


定时上床

很多家庭好奇怪,明明知道孩子要早睡,就是纵容孩子跟自己一样瞎混到深夜。对小孩子而言,固定上床时间很重要,家长先不管何时睡着的问题,先做好定时上床。

床是休息睡觉的,到了时间就该睡觉了。所以睡前不要太兴奋,不要吃东西,刷牙洗脸都要做完。

上床后可以讲故事,也可以自己玩一玩床头的玩偶。我女儿一直要抱着佩奇睡觉,这算是睡眠场景的一部分,当然可以有。我们还准备了小马桶放在她房间里,睡不着会自己起来小便。没瞌睡的时候也会吵,但总算是正常情况更多。

很难想像,如果没有分床,孩子如何定时上床,因为他们必须要跟爸妈睡在一起才有熟悉的安全感。


睡前时光

很多人说跟孩子一起睡很温馨,等他们长大了想跟他们睡都不行了。大家看看,这本身就是伪命题。

在我家看来,温馨的是大家在一起,在一个屋檐下,而不是睡在一起。如果非要有个仪式感的场景,我觉得是睡前时光。

不管其他人怎么看,我觉得陪伴孩子的睡前时光是最有趣的。房间里只有你和孩子,你讲个故事,孩子吃吃的笑着,或者偶尔问几个特好玩的问题。睡前时光是新的入睡引导程式了,一旦进入了睡前时光,关灯,语音放低,要睡觉咯!

这个时间,我会讲故事,或者聊聊天。我喜欢把灯都关了,开始编故事,念了那么多绘本以后,各种情节套路都熟悉了,把孩子小世界的各种事物编进故事,没难度。不要兴奋,不要太高兴,也不要不高兴,一切以入睡作为目标。

确定孩子睡着了就离开,关门关灯。一段时间我没讲故事,女儿也习惯了……


夜尿问题

因为睡眠好,我们家很顺利的戒了夜奶,断了纸尿裤,甚至连尿床也是以十以内累计。因为某一次给女儿喝水有点多,我们睡前忘了叫她起来撒尿,导致了一次最大的尿床事件。

后来我们琢磨出规律,睡前一小时就不要喝太多水,上床前小便,睡不着的时候,孩子也会自己起来小便,最后我们上床前,叫孩子起来撒尿。然后,基本上就安稳了,我家的床上都没有隔尿垫。


反反复复

差不多该谈谈这个问题了,说小孩子就算自己睡了,分床分房,但总会反复吵闹着回到从前,比如说跟爸妈一个房间,甚至一个床。

我也遇到过,相信我,得不到的一直在骚动,被宠爱的有恃无恐,这是至理名言。

这个就看父母的坚持了,你如果心软了,心融化了,觉得一起相拥而眠好温情,那还说啥了,完全可以在文末给我留言说:并没有什么luan用。

当然,也有人揶揄我做得太强硬,但我想说走要走出了第一步,一切都会变得简单。

女儿有一次生病了,妻子抱过来,一连几天,女儿病好了也不愿回去睡。我们就重新引导,不带威胁地拒绝她过来。从这也可以看出,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很长时间,破坏它只需要一刻。

打雷闪电时,女儿吓醒了,我们过去陪伴,而不是抱过来一起睡,这也是我们的坚持。(幸好我们这不是雷暴多发地)


尾声

女儿也渐渐大了,我想我也没资格再输出婴儿期的育儿经验了,这算是一篇阶段性的告白吧。再往下,我会关注幼儿园期孩子的种种,比如阅读、睡眠、运动、交流,性格塑造?

我想得还挺多,今天是女儿5岁生日,祝她生日快乐!

祝我的运气再好一点,能上一次推荐。当然,我更喜欢在评论区跟大家碰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