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母婴生活馆 / 母婴用品 / 起居出行 / 正文
买贵不如买对,6类18个选择,让宝宝安然入睡!   
起居出行 推荐人:ph888888 2021-01-22 13:22

也许,可能,有些人不想要宝宝。原因很多,比如担忧道听途说的八卦:大李的孩子整晚哭闹,小白家的宝贝7岁了还跟父母一个床,胖子家的小丫头一晚上要醒来六次……

事实也许真的如此,但没有那么可拍,很多睡眠问题都是婴幼儿时出现,并且人为强化的,至少有一部分完全可以避免或者修正。我之前分享这方面经验时发现有一类评论很多,大意是睡得好的宝宝都是天使,睡不好的宝宝各不相同,完全无救。

我真的很想说,也许有天赋异禀的孩子,也许真有难搞的娃,但比例绝对没有这么大。必要硬件环境,合理的辅助手段,一硬一软,你也能成为软硬天师,养一个睡得好的宝宝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营造良好的入睡环境,扒一扒那些会买还要会用的助睡好物。


婴儿床

还是想重提一次,宝宝分床应该是共识,我不是权威,也不做公知,不做呼吁。

婴儿床在中国目前并没有国标,查了一下。2011年更新的《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(GB28007-2011)》在许多指标上已经优于国外同类标准。但该标准只适用于3~14岁的儿童床,对于不满3岁的婴幼儿床仍要使用《家用童床和折叠小床(QB2453-1999)》这个落后于时代的强制标准。

如有兴趣的宝爸宝妈可以找来看看,文档网址赠送:

https://max.book118.com/html/2018/0801/7045161145001141.shtm

另外,我还找到了一个补充的解释,也可看看:

http://www.ncfs.com.cn/NCFS/ViewDetail.aspx?NGUID=3458df175ff349bfb1a3f32ce95d2932

总体来说,内化一下标准的要点,我觉得主要在于两个问题:材质环保、设计安全。

好孩子是国内婴童用品的知名品牌,我家宝宝的很多用品就是他家的。

这一款床相对比较实惠,在活动期间可以500多拿下,用个2年甚至3年是没问题的。但我要提醒一下家长,婴儿床有延长功能,不建议使用,提早换床。

高档婴儿床也有不少选择,主要是欧美设计,比如博世这一款,第一眼见到印象深刻。

功能非常强悍,当然也许对于普通人家来说,溢价太多而已。

婴儿床,哪家都会买,但买了不用的估计也不在少数,一定要记得,婴儿床就是给宝宝睡觉的,不然买它作甚。


抱被

大家都上过产科医院免费的育婴课吧?

没上过的其实有点遗憾,反正请假陪检,闲着也是闲着。我听过新生儿科护士长传授育婴知识,包括洗澡、穿衣、肚脐护理,抚触,换纸尿裤、包抱被等等,受益匪浅。

抱被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在中国不言而喻,就算年轻的爸妈什么都不懂,也会被强制培训学会如何包裹宝宝。

抱被在宝宝的睡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可以无差别的在醒和睡之间交换,但也造成了抱睡的麻烦。合理利用抱被,而不是养成抱睡,我们可以尝试2个阶段的练习:

1、宝宝在抱被里睡着后,放回婴儿床

怀抱这包着抱被的宝宝轻轻拍拍,说些轻柔的语音,发现宝宝睡着了,先动动承托宝宝的手臂,宝宝如果不醒就可以轻轻放回婴儿床,不要再解开抱被。放的时候记得按照脚、屁股、背部、颈部、头的顺序,最后让头部接触床,这样不容易惊醒宝宝。

2、宝宝有睡意的时候,就放回婴儿床

经过前期的磨合,大家肯定也熟悉了自家宝宝睡觉的特点,何时困了,大概多久会睡着,就可以试试在宝宝困了的时候,让他们直接在小床里睡着。

因为有了抱被的温暖和触感,宝宝不会排斥床的感觉,加上我们轻柔的引导,花点时间让宝宝习惯这种自己入睡的形式。

如果孩子再稍大些,会翻身抬头了,抱被也就该退位了,因为小小的,紧紧的包裹会让小家伙不舒服。


睡袋

抱被给了宝宝紧紧的温暖和安全感,睡袋接替了保暖的重任,把自由舒服的睡姿还给了宝宝,让他们继续在独自安睡的习惯上愈加坚定。

很多爸妈舍不得孩子独自睡的重要原因是担心孩子踢被子,盖多了热怕宝宝踢,盖少点更怕宝宝踢被着凉。如果睡袋能很好的解决这个痛点,是不是宝爸宝妈就能安心让宝宝独自睡呢?这个,基本上,还有点难,但此时开始磨合也不算晚啊!

我记得女儿是半岁以后用睡袋的,用过很多种睡袋了,一起看看吧!

这种睡袋还有着抱被的风格,关注了宝宝喜欢把手拿出来的细节,又给了脚部充分的活动空间。

这种睡袋也用过一段时间,春秋乍暖还寒的时候,宝宝不喜欢捂着,但又容易着凉,把睡袋穿在身上,在盖上小薄被。ps:建议抱被在此时利用上,充分榨取剩余价值!!

夏天炎热,空调又凉气袭人,怎么办,考虑一下这种背心式睡袋加薄被。

冬天,我喜欢这种分腿式,厚被子穿在身上,然后再盖上一层,对了,有阵子连袜子也没脱,踢被子最严重的的那个冬天。

记得临睡前给宝宝换上睡袋,里面只用穿贴身的内衣,然后讲故事,或者玩玩手指游戏,玩玩安抚玩具,渐渐困了就穿着睡袋睡,我们再给他们盖点东西就行了。


枕头

初生的宝宝,我们不给枕头睡,不管是刻意不给,还是忘了提供,都没有关系,因为这个时期宝宝力量小,颈背部运动机制不足,枕头有害无益。

小宝宝容易吐奶,而且有时候措手不及,我们最好在头下枕一条对折的毛巾。

关于枕头的高度,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图,但只能做参考,因为孩子的条件不一样,而且枕头高度跟枕芯材质也有关系。

话说枕头跟睡得好不好有什么关系?我是这么看的,枕头可以让我们睡得更舒服,因为人体脊柱在颈部有一个较大幅度的生理弯曲,而且我们的头部和肩膀之间在侧卧时也有一个高度差需要弥补。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,这两个现象都会渐渐显现,影响睡眠的舒适程度。

所以差不多2岁的宝宝,就可以放心用枕头了,当然,提前用也可以,但是1岁以内不建议用。

婴幼儿枕头,面料以纯棉为优,填充材质建议纤维、棉、乳胶、羽绒,不建议谷物、中药材,因为孩子容易出汗,汗水会让植物填充物腐败霉变。

天然的乳胶填充透气柔软,还能抑菌,在婴幼儿枕头领域已经占到了很大的比例,只是很多不支持水洗,也不建议在阳光下晾晒,当然这都不算大问题,一款抑菌的枕头足够安心,何况还有枕套隔离。

其实便宜的枕芯也是很好用的,人造纤维弹性好,可水洗,容易伺候,价格也便宜,针对婴幼儿的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,这样的枕芯可以考虑。

如果希望有更多的功能性,人造纤维也有高端一点的选择,比如降温、抑菌、透气性等等。

宝宝的枕头要经常关注,如果觉得枕头跟身形不匹配了,就要早做准备进行更换,毕竟一个枕头睡久了,我们很难发现它不舒服,因为习惯了,直到有一天睡到了更舒服的枕头,就像进入一个新世界。


床笠

如果顺利,宝宝终于要脱下日日夜夜相伴的纸尿裤了,但尿床的风险也就摆在爸妈眼前。朋友圈里看过一个笑话,同事的宝贝一晚上尿了两个床,最后只能在凌晨四点钻进了外婆的被窝。

床上用品被尿湿是跑不掉的,怎么都会中招,床单被套洗一洗,被子晒一晒咯,但床垫就麻烦了,晾晒不方便。

我建议用床笠,防水床笠,保护了床垫,省去了晾晒床垫的麻烦。

这是比较简单的床笠,也能具备必要的防水和透气功能,购买时要注意自家婴儿床的尺寸。

床笠要用到多大?其实我也不确定,其实床笠可以一直存在,因为它的防水和透气,正是床垫和床单之间最好的缓冲层,就算成年人的床上,也可以用这个,挺好的。

问题来了,遇上了我同事家的能干宝贝,一晚上尿两轮甚至三轮怎么办?

答:准备两个床笠!


安抚玩具

安抚玩具到底是辅助入睡还是干扰入睡?

这曾是我一直疑惑的问题,但最终我我发现,有选择的问题,也有使用的问题。首先不要选择普遍意义上的安抚玩具,比如摇铃,一动就会发出声音,又比如平时游戏时的玩具,会让宝贝下意识的兴奋。睡眠安抚玩具有着类似的标签:安静的声音,平缓的音乐,温暖的发光。

我们平时可以收好睡眠时才用的安抚玩具,睡觉时才拿出来,一次次如此,条件反射或者会形成,虽然人类是高等级生命,但对于宝宝,心智还是很简单的。

最网红的安抚玩具莫过于费雪的小海马,至今大概都热卖了十年。

灯光效果,呼吸节奏,助眠的音乐,经典的可爱样子,难怪这件玩具被无数次推广。现在又有了新版和智能版,在哄睡安抚这件事上,又做出了新意思。

或者换个新造型,功能也有些变革,这只小水獭,我在朋友家见过,比起小海马,我觉得它似乎更好一点。

易伟达的这款声光小河马,可以营造出星空,结合音乐,演绎了自己的催眠时光。

宝贝再大一些,我女儿已经不再需要小海马了,她从小就抱着一个小佩奇睡觉,现在也抱着,这大概就是她最长情的伴睡玩具了。

我觉得这方面,家长要注意观察和引导,把一个小物件赋予陪睡人设,安全的人设,被照顾的人设,宝贝会主动把睡觉和这个小玩具联系起来。


不推荐清单

我一直在纠正自己在育儿方面的偏差,比如这次提到睡眠,我也想列一个不推荐品类清单。因为这些物件对宝宝有危险,对好习惯也无益。


矫形枕头

这类产品的出发点是对宝贝头型的塑造,迎合父母希望给予孩子更好容貌的期望。但这类产品有多少用先不说,带来的危险却是公认的。

这样的形状的枕头,还是不必购买了,人为的干预经常给宝宝变换位置是最好的手段,远比这些看似有用。


床围

如果宝贝跟大人一起睡,可能需要床围,但是小宝宝有可能卡在床围和床的缝隙中,风险不得不承认。

换个角度,如果大宝贝还要跟父母一起睡,靠着床围不掉下床,这也是不建议的睡眠习惯。

所以,我不推荐床围,平时也尽量不让宝贝在大人的床上玩。


会买还要会用

我想,一定有人会说谁谁的孩子是天使宝宝,从小就睡得好,我家宝宝一出生就如何如何。就像我开篇就说过谁家宝宝都不是天赋异禀,有些问题只是在喂养中被强化了而已,做得好的一点点被强化就成了好习惯成了天使宝宝,小问题被强化就成了毛病成了恼人宝宝。

有人说这些东西买了都没用,我想说东西买了要用好,买贵不如买对,买对不如用会!